河南冷藏货车违规乘人,致8人遇难,乘客为何不求救?做了但没用

zz7962e

时间 2024年6月18日 预览 6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81266884823401001/

首发·李将平老师

6月15日22时许,一辆车牌号为豫DJ103F的轻型厢式冷藏货车违规乘人,行驶至叶县洪庄杨镇境内(兰南高速平顶山站出站口西500米加油站)时,司机发现车厢内8人窒息昏迷,迅疾拨打120进行紧急抢救。经全力抢救,截至16日3时,8人不幸遇难。目前,货车司机和相关责任人已被控制,善后工作已经展开,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中。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悲剧,乘客在里面能够坚持多久?为什么他们没有通过敲击或者打电话等方式求救呢?答案是有可能做了,但都没有用。

乘客到底在里面坚持了多长时间?

新闻里面说,发现的时候马上报警抢救,但最终没能够救回来,但很可能这些乘客当时就已经遇难了,他们可能只坚持了1个小时时间。

首先我查了下资料,这种轻型厢式冷藏货车的车厢容积大概是31.6立方米左右,根据不同产商和型号有所变动,如果按照这个计算总氧气量=车厢容积×空气中的氧气浓度,根据车厢容积:31.60立方米,空气中的氧气浓度:通常空气中的氧气浓度约为21%,很简单就可以知道总氧气量是6.636立方米。这个氧气量大概是没有增加可能性的,因为厢式冷藏火车的密封性非常好,基本没有空气能够进入。

而成年人考虑到呼吸速率。每分钟大约需要6-10升的氧气。但在窒息状态下,呼吸速率可能会增加。所以综合一下取最大值来计算,假设呼吸速率为10升/分钟,我们可以计算出车厢内的氧气供应时间:为663.6分钟,也就是大概11个小时,但这里面有8个人,所以实际可能从关上车门开始,到窒息死亡只有1个小时多点的时间,而大部分人可能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候就已经陷入了昏迷状态。

因此只要出发时间超过1个小时,实际上大部分都应该处于深度昏迷状态了。

为什么不叫司机?

如果乘客出现缺氧情况,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叫司机停车呢?个人认为很可能叫了,但是没有什么用处,我们可以看一下这类车子的结构:

这类车分为很多层,外板一般是采用镀锌钢板结构,表面平整,而且形成了一个整体,而内板也是同样使用食品级镀锌钢板。但内外还不止这点,它中间还有一层。

冷藏车的箱体通常采用三层结构,中间夹层为保温材料,主要使用聚氨酯发泡材料。四侧使用高强度胶将外板与保温材料粘合在一起,形成封闭性板块。也就是说这种结构通过中间的发泡材料将内外隔开了,非常有利于保温,但也有非常强烈的隔音效果,如果只是在里面喊,在高速风噪的情况下,司机不可能听到的,而且即便是敲击,这发泡材料也有着非常强的隔绝效果,振动也很难提醒到司机那里。

而且我们还可以看一个细节部分:

车厢和前面的司机驾驶室不是连在一起的,中间又隔了那么远的缝隙,这种振动更加不可能传到司机那里呢?毕竟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声音比人敲击的声音要大得多。

更关键的一点,这种情况下坐车,周围一片安静,人又多,摇起来很容易睡觉,很可能很多人一直都在睡觉过程中,等因为缺氧而苏醒过来的时候,身体基本已经动不了了,只能躺在地上挣扎。

为什么不打电话?

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打电话,个人认为也可能打了,但并没有接通,因为没有信号。

根据新闻里面的一句话:行驶至叶县洪庄杨镇境内(兰南高速平顶山站出站口西500米加油站)时,很可能这辆车是在高速上行驶,然后下来加油的时候才发现的,大家都知道在高速上,因为速度太快,信号塔比较少,信号一直都是比较弱的,很多人的手机即便是在车里,可能信号都不是很好,何况是冷藏车。

大家可能都有过坐电梯或者在地下停车场使用手机的情况,你都会发现,手机似乎没有信号,甚至电话都打不出去,这其实就是电磁屏蔽。

当金属材质的物体形成一个密封结构以后,电磁波就会被大大的削弱,甚至完全的屏蔽,电梯是因为周围箱体是金属,地下停车场是因为上下的钢筋结构,而厢式冷藏车更是如此。

看看内部结构和周围的金属光泽的板子就知道,在这种几乎全密封的车子里面,信号屏蔽效果非常的强,手机很难有信号,何况还是本就信号不行的高速公路上呢?

写在最后

很多规定,真的是有自己的道理的,司机可能只是觉得冷藏火车如果开了冷藏人会冻死,不能这样干,所以禁止载人,但完全没有考虑到窒息的问题,也许司机就是为了一点赚一点路费,多装几个人,但这一次却是8条生命的逝去,默哀!#河南一冷藏车违规乘人致8死##冷藏车载人致8死,乘客该如何求救?

Copyright2023小老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