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战时内阁,为何垮台?

zz25967

时间 2024年6月18日 预览 5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81428601767445011/

原创 2024-06-17 19:13·中国新闻周刊

当地时间6月17日,在以色列国家安全部长本-格维尔要求加入以色列战时内阁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作出了解散战时内阁的决定。

9日,以色列主要反对党国家团结党领袖本尼·甘茨通过电视演讲的方式宣布退出战时内阁,并呼吁提前举行议会选举。甘茨指责内塔尼亚胡政府阻碍胜利,并警告加沙冲突可能持续数年。

同时宣布退出的还有战时内阁观察员加迪·艾森科特。他与甘茨同属于国家团结党,曾任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战时内阁三人“去一余二”,预计内塔尼亚胡将更依赖强硬派,从而导致加沙局势进一步升级。

本尼·甘茨(左)与内塔尼亚胡。(资料图片)图/视觉中国

战时内阁三人嫌隙已久

本尼·甘茨曾任以色列陆军司令和国防部长,是以色列政坛中的中左翼代表。他领导的国家团结党在以色列政坛中占据重要地位,和拉皮德的拥有未来党几乎平起平坐。

2023年10月7日以色列遭受哈马斯袭击后,由于政府存在先天缺陷不能协调各方势力,内塔尼亚胡所领导的利库德集团立即开始与议会中不同的政治派别进行谈判。经过几天的激烈谈判,利库德集团终于和民族团结联盟达成协议。民族团结联盟是甘茨在2022年成立的主要在野政治联盟,甘茨也顺势成为政府的“二号人物”,加上本来就是内塔尼亚胡亲信的时任国防部长加兰特,三人战时内阁顺利组建。此外,战时内阁还设有3名观察员,其中有两名是内塔尼亚胡的亲信,分别是同为利库德的德默尔和代表宗教极端势力的德里,另外一名是曾任总参谋长的甘茨亲信艾森科特。凭借着人员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内塔尼亚胡对战时内阁起着主导性作用。

战时内阁组建以后,基本运营良好,直到今年1月份甘茨团队的艾森科特开始公开对抗内塔尼亚胡的加沙政策。内塔尼亚胡虽然从加沙撤出了一个师的部队,但是他不断向媒体重申,对加沙的军事干预要持续到将哈马斯彻底消灭为止。去年12月,艾森科特经历了丧子之痛,他的儿子作为年轻士兵在加沙战斗中牺牲。随后他越来越直接地质疑内塔尼亚胡的战争策略出现了严重问题,消灭哈马斯根本不现实。他还批评内塔尼亚胡优先考虑的是消灭哈马斯而不是拯救人质,已经不能代表犹太人的利益。因此,他要求以色列解散战时内阁,并在未来几个月内进行大选。

内塔尼亚胡以国家处于战争状态时不能举行选举为由,驳回了艾森科特的请愿。这被视作组建战时内阁以后甘茨阵营开始公开硬刚内塔尼亚胡,因为艾森科特的公开喊话不可能没有提前和甘茨商量,而当时也门胡塞武装刚刚强势入局,甘茨不方便公开批评内塔尼亚胡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甘茨需要通过艾森科特来表达对内塔尼亚胡政策的不满。

5月26日,以色列特拉维夫,一名抗议者穿着印有以色列总理的服装。当日,被巴勒斯坦武装分子劫持人质的亲属,以及大批民众举行示威,要求释放人质。图/视觉中国

本来就属于两大阵营的甘茨与内塔尼亚胡,两人间的争吵尚情有可原。但国防部长加兰特和内塔尼亚胡的关系也濒临破裂,则让人大跌眼镜。早在今年1月份就有以色列媒体报道两个人已经闹翻,但是没有得到证实。5月初,加兰特公开要求内塔尼亚胡放弃战后由以色列对加沙进行军事托管的计划,而是通过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与国际组织合作的方式进行管理。外界普遍认为,加兰特的这番言论是对内塔尼亚胡在利库德党内地位的挑战。因为这种政策分歧一般会在利库德集团内部的闭门会议上进行讨论,然后对外统一口径,加兰特的问责无疑让内塔尼亚胡极其难堪。而且,身为国防部长,加兰特这样的军事专业人士提出对以色列总理的反对意见,会使得以色列普通民众更加怀疑内塔尼亚胡的加沙战后管理计划了。更多的人不理解的是,以色列为何还要蹚长期接管加沙的浑水?

出乎内塔尼亚胡意料的是,和加兰特一直关系一般的甘茨竟然也公开同意加兰特的加沙计划,这无疑让内塔尼亚胡分外记恨加兰特对自己的“背叛”。而加兰特和甘茨反对内塔尼亚胡要长期托管加沙政策的考虑,本质上是为了同美国保持一致。美国已经明确主张,战后推动在加沙建立一个非军事政府,而且准备邀请多个阿拉伯国家参与其中,并在加沙完成基本重建后过渡到“两国方案”。这是内塔尼亚胡政策坚决反对的。加兰特向美国发出的信号很明确,无论内塔尼亚胡政权是否继续存在,他都和美国的加沙战后愿景保持一致。而一旁更有上位野心的甘茨为加兰特疯狂点赞,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甘茨开始为大选做准备

其实,甘茨早早就为辞职做好了准备。5月18日,甘茨就在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向内塔尼亚胡下了“最后通牒”,要求内塔尼亚胡在6月8日前制定对加沙的作战计划,在“胜利与灾难”之间做出选择。他提出六项要求,分别是:消灭哈马斯并实现加沙的非军事化;带回人质;确定加沙的替代(哈马斯)治理方案;让加沙居民在9月1日前返回加沙北部;与沙特建立正常化关系;建立统一的以色列国家服务标准。

甘茨认为,内塔尼亚胡政府在上述6方面的工作毫无进展,所以他只能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战时内阁。不过,甘茨的这种沉重心情很可能和内塔尼亚胡的政策没有直接关系,而是继续留在战时内阁已经开始损害他在国内的人气。

从去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至今,甘茨在大部分民调中都曾领先内塔尼亚胡,成为下一任总理的热门人选。部分原因是甘茨在军方至高无上的影响力,让民众认为只有他可以确保类似的惨剧不会再次发生。但甘茨的领先优势最近在下滑,一些民调显示内塔尼亚胡已经止住了颓势,而一些以色列人似乎对甘茨在战时内阁差强人意的表现有所不满。

以色列主流报纸《今晚报》(Maariv)的社评认为,战争期间的形势已经在发生变化,甘茨已经不再被视为内塔尼亚胡的唯一替换人选,他将不得不与其他反对派政客争夺领导地位,包括拉皮德和曾出任国防部长的利伯曼等人。

不过,被视作以色列政府内部“最大亲美派”的甘茨,目前仍是内塔尼亚胡的最主要挑战者。今年3月初,甘茨曾经在没有获得内塔尼亚胡授权甚至没有告知后者的情况下访问美国,并且会见了拜登政府的几位高级官员,包括副总统哈里斯、国务卿布林肯和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没有内塔尼亚胡协调的情况下,甘茨直接与除了拜登外的美国核心高层会面,这样做显然就是一种政治操作。这次会面期间,甘茨很可能与拜登政府官员讨论了如何应对内塔尼亚胡以及如何保持美以政策的协调。内塔尼亚胡虽然知道美国政府更喜欢对外政策温和的甘茨,但是如此明目张胆的“越级外交”表明,两人的互信已经不复存在。

内塔尼亚胡执政前景暗淡

内塔尼亚胡虽然出面挽留,但仍然回击了甘茨的“最后通牒”。他表示,甘茨应该向哈马斯而不是以色列总理发出最后通牒。虽然内塔尼亚胡也需要甘茨来缓冲极右翼的压力,但是甘茨的决定不会对政府带来实时风险,内塔尼亚胡领导的执政联盟仍然在国会占过半数席位。不过,甘茨退出战时内阁,让内塔尼亚胡不得不更加依赖极右翼政党支持,而这些政党都已表明态度,反对美国支持的加沙停火方案。比如极右翼宗教政党领导人本·格维尔已经喊话内塔尼亚胡,要求让他进入内阁接替甘茨。虽然这不太可能获准,但是也表明内塔尼亚胡周边已经没有多少人可用。在重新获得美国支持和确保国内政党支持两方面,内塔尼亚胡只能二选一。

在甘茨辞职后的第二天,联合国安理会就以14票赞成0票反对,通过了美国提出的在加沙实现“立即、全面和彻底”停火的协议,美国的停火协议将分三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立即全面彻底停火”,以军从加沙地带的人口密集区撤离;哈马斯释放妇女、老人和伤员等部分被扣押人员,并归还部分遇害人员的遗体;以色列释放被关押的巴勒斯坦人;在第二阶段,哈马斯将释放剩余被扣押人质,作为交换条件,以军将全部撤出加沙地带;第三阶段将开启加沙地带的大规模重建计划等。

虽然以色列和哈马斯在表决当天表示会配合安理会的这一决议,但是两天后双方都对决议的内容表达了不满,最后连在意大利参加七国集团(G7)会议的美国总统拜登都认为,这份协议最终被执行的可能性并不高。已经辞职的甘茨对美国的协议表达了支持,但是极右翼国家安全部长格维尔和财政部长斯莫特里赫则同时表示,如果内塔尼亚胡接受美国的这一停火提议,他们将立刻辞职并解散政府。内塔尼亚胡不能忽视他们的喊话,因为他手里的64个国会席位中有近一半来自这些极右翼政党,在是否同意停火协议的问题上,内塔尼亚胡已经没有了决定权。

不管国内还是国外,内塔尼亚胡政府都面临越来越巨大的生死考验。在国外,加沙平民死亡人数高,拉法攻势以及缺乏明确的长期规划,正在进一步恶化以色列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在国内,人质问题没有重大进展、数十万预备役的超长期服役和模糊的加沙长期战略,都在损害内塔尼亚胡的形象和拉低他的支持率,即便国际刑事法院的逮捕令一度拉高了他的支持度,但是上述弱点使内塔尼亚胡执政的长期前景愈加渺茫。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问题学者)


作者:朱兆一

热门广告热门广告
广告图
Copyright2023小老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