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有道、搜狗、搜搜、Google、Bing、Yahoo等搜索引擎排名
关于我们关于我们
东北大通炕上的狗儿

1、父亲的豆腐坊散文欣赏

父亲是周围十里八乡做豆腐的高手,我常随他在生产队的豆腐坊中玩耍,那悠悠旋转的石磨,那二十印大铁锅上空久久不散的雾气,那种沁人心脾的豆浆味,使我至今难忘。

豆腐坊设置在生产队的大屋中。大屋有四间房那么大,一铺大通炕靠北墙,西墙贴着社员每月出工的工分表。实际这间屋子就是生产队的办公室兼食堂和值班室。生产队开会、会计办公、做饭、吃饭、社员歇晌、晚上换班休息等都要在这里进行。磨豆腐的石磨就在大屋靠东南的地方,由一大一小的两个磨盘形成,磨盘上方还吊着一个黑土特殊烧制的大瓷盆,盆中有水,盆底部有空,插着高粱秸秆便于淋向磨上的"豆子而细水长流。东北地区冬天的夜晚漫长而严寒,家家户户缺少的都是烧柴炕凉屋冷,所以一些社员就常聚在大屋里,坐在暖暖的大通炕上找一些乐子话说。

父亲做出的豆腐精巧白净,细嫩味纯,久炖不碎。每天鸡叫头遍他就要爬起来做豆腐。浸泡过的豆子膨胀很大,堆放在最上面小磨的孔洞附近。这种豆子书名称“大豆”,而当地人都称为“黄豆”。黄豆从最上面的石磨孔中落到最下面的磨盘上,两磨不断磨合,豆浆就从两磨咬合的缝隙流到大磨压着的圆槽上,再由圆槽上的孔流入磨盘下面放置的水桶里。豆子磨到一多半时,外屋的大锅就要添柴点火煮豆浆。 豆浆煮开接下来的活是把豆浆用大水瓢从锅中舀出倒在滤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豆腐包里,过滤豆腐渣。过滤豆腐渣是个很专业的活,要把纱布四角系在十字型木架的四个顶端,中间悬挂到房梁上,父亲只需轻轻摇动,浆水便哗哗流到下面的大锅里。为挤干榨净豆浆,再用夹棒用力地夹着滤包挤榨出豆渣中最后的一点豆浆。过滤完后的豆浆还要再进行第二次熬煮,沸腾后再加小火煮上几分钟,这才是可以吃的豆浆。接着就是用卤水点豆腐。点过卤水的豆浆叫豆腐脑,豆浆成脑以后,装进木制、细纱布铺就的四方豆腐板盆里,和着盆沿一齐抹平后,细纱布覆盖其上,再用木板压严压实,过几个小时把水立净,板盒一撤纱布一揭,白白嫩嫩、颤颤巍巍的豆腐就制造成型。

做豆腐的工艺很繁琐,付出的劳动量也很大。当时父亲的年岁大了,体力很难再坚持继续做豆腐了。于是他就教徒弟发展接班人。徒弟叫李庆江,是我的亲叔辈侄子,年龄却要比我大上十

五、六岁。他很巧,不到个月就学会了做豆腐,但做出来的豆腐其口感比起父亲做的是大打折扣。李庆江的体格不好,加之豆腐坊内长年的烟气相薰,他竟然患上了哮喘病。发作时一下接一下苦恼的咳嗽声,让别人听了都感觉气管像是通了电流一般。但太阳照样转,生活还得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后来生产队解体,大屋卖给了各家,石磨被李庆江承包了,他在自家外屋地儿用毛驴拉磨,倒也能维持一家几口人的生活。

李庆江每年春节前都要给我家送上一板冻豆腐。那年春节前我回到老家,李庆江说到我家送冻豆腐,家里没人门锁着,所以就把袋子放在我家门旁的楼道里。我和爱人很是纳闷儿,我们来回出出进进,并没有看到有装有冻豆腐的袋子啊。回去到另外一个单元的相同楼层才发现他放错了地方。冻豆腐已化,但还没达到变味,我们不得不苦笑。

岁月悠悠,作为那个时代见证之一的豆腐坊已荡然无存,父亲和我那亲叔辈大侄子都已去了另一个世界,那磨盘上下咬合发出的碌碌声,那豆腐坊里所散发出的豆香味,父亲那时的音容笑貌,以及李庆江那令人窒息般的咳嗽声,时常萦绕在我的梦中,像落日的余晖下袅袅升起的炊烟,溶入沉沉的幕霭中,挥之不去的,还有那淡淡的乡愁。

2、给爱加把锁 (散文)的txt全集下载地址

给爱加把锁 (散文)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给爱加把锁 (散文).txt大小:338.82K

已经过百度安全检测,放心下载

点击下载
内容预览:
夏日的雪
夏日怎么会有雪?我的回答是有。雪在记忆和怀念里。雪在心里。
烈日炎炎
人们就需要清凉。于是想起雪的凉爽。
想起雪
就情不自
想起童年和童年的雪。
有生以来
对雪有概念
甚至不能忘记的雪
第一场雪
下在心里。
那是一个冬天的晚上。我们一家人躺在东北那种大通炕上
听父亲讲黄狗大狸猫的故事。炉膛里白桦树在燃烧
把屋子照的红亮。炕非常热
非常惬意。
我们沉浸在父亲的故事里。故事里有雪
一场好大的雪
故事的主人公在雪地里衣衫蓝缕
被可恶的嫂子赶出家门。还有一个故事也关于雪
那就是朱买臣的妻子崔氏女把用功读书
年近四十的朱买臣在大雪天赶出家门。前一个故事的主人公被仙女同情和帮助
后一个故事主人公后来考取了功名
做了很大的官。结果是唯美的浪漫的。可是
幼小的我痛恨雪的寒冷
雪的无情和嫂子、崔氏女的冷漠、残酷。于是
我对雪没什么好感。听完故事
我在想
长大了做个善良的人
打死不做
崔氏女
那样的人。故事主人公凄惨的……

3、甘肃旅游丨民勤瑞安堡 河西走廊的“乔家大院”

原标题:民勤瑞安堡 河西走廊的“乔家大院”

航拍瑞安堡

堡寨式建筑

四合院一角

瑞安堡俗称“王团堡子”,位于民勤县城西南3.5公里处的三雷镇三陶村,2006年荣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堡寨式民居,也是河西走廊民居建筑的代表作。

A 瑞安堡落成赠言的春秋笔法

来民勤 旅游 ,瑞安堡是一个必到的景点,因为它是河西走廊民居建筑四合院的代表作,这种民居形式能够保留下来的已为数不多,现存最完整的当属瑞安堡。

瑞安堡建于1938年,是原国民党地方保安团长民勤县大富绅王庆云的私人庄园,占地5000多平方米,大小院落8个,高脊瓦房140多间。

它的建筑布局比较别致,大门居中,中轴线对称,三进院由位于中轴线上的三道大门迭次而入,呈前中后院式。第一道大门置于庄堡前外墙的中轴线上,呈拱券形,高约10.8米,宽9.2米,条石镶基,大城砖砌筑,门扇木制,外包铁面,密施铁铆钉。大门内外眉背各有砖雕横额一幅,外镌“瑞安堡”,内刻“瑞安堡落成赠言”。

瑞安堡的落成赠言是当地士绅、举人卢殿元题写,赠言:“杜工部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老胞兴为怀,深情若揭,今瑞庭筑宅,同人睹规模,思拟嘉名,谓瑞庭身任保安职责,一家瑞且为一邑瑞也,并为一国瑞也,故名义所关,取‘瑞安’二字以赠之。”

这段文字我看了总觉得有点春秋笔法,团座王庆云估计没明白过来,反而颇为受用,但民勤的老百姓却直接叫它是“王团堡子”,这大概是因为宅主是臧克家诗中“骑在人们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因此才有这个戏谑的叫法。

瑞安堡堡身坐北向南,长92.25米,宽54.6米,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堡内有大小建筑140余间,整体布局中蕴含的“一品当朝”“凤凰单展翅”的讲究,却也是这些地主庄园中的独一份。

瑞安堡的横式前院为“一”字,中院及左右后院为“品”字,堡门、南北文武角楼、前后内院正好是“当”字,“朝”字建筑较隐匿,只有“日”“月”小院一目了然。南北墙一高一矮,称做“凤凰单展翅”,寓意展美姿而不飞走。

一个地处偏僻小县的土财主为了追求功名利禄,如此煞费苦心,真让人哭笑不得。

B 暗藏杀机机关密布的要塞

进入

Copyright2023小老板科技